什么是剪力墙 剪力墙的由来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时常面临来自优化公司的意见反馈,其中关于结构中边缘构件的优化问题尤为突出。
关于边缘构件中纵向钢筋直径的调整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按照规范要求,其规定内容往往难以用简短的言语解释清楚,其中许多条款的表述也并非十分精确,这为优化公司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不同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施结果。
那么,为何有人认为使用直径为12的钢筋反而比10的更为经济呢?
我们需参考相关规范如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规定。规范中仅规定了竖向钢筋的最小用量,如三级非底部加强部位的max(0.004Ac,4φ12)。表面上看似没有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却容易产生歧义。
有些优化公司或甲方会建议设计人员将图纸中的构造边缘构件中的直径为12的钢筋改为10的,甚至有更极端的建议是改为8的。但这样的调整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纵筋的直径和间距,在“全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_结构(混凝土结构) 2009版”中有更为明确的说明。其中增加了竖向钢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的规定,使得规范更加明确,减少了争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措施不能直接作为审图的依据,这仍然让优化公司和甲方有了不执行此规定的理由。
那么,如何理解使用直径为12的纵筋会比10的更为经济呢?
当我们试图将边缘构件的纵筋直径减小,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节省了钢筋的使用量,但实际上却忽略了构造上的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于锚固长度的详细规定。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小于一定值时,必须在锚固长度范围内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并且其直径有具体要求。
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也有两种:焊接和绑扎搭接。特别是电渣压力焊,其最小钢筋直径在新的焊接规程中有所调整,这都会影响到钢筋的使用和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