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的近义词_故乡的高端叫法
自汉代起始,受儒家思想“正身、诚意、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熏陶,“学而优则仕”成为了文人墨客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
众多读书人沉浸于学问之中,学成之后便离乡背井,寻求仕途,这不禁引发了他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于是他们以诗篇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在他们的诗词中,“故乡”有着多种别称,常见如下:
桑梓之地。古代人们生活中,桑树与梓树扮演着重要角色。桑树养蚕、叶果入,梓树用于家具、乐器制作,因此人们常在住宅周围种植这两种树。故“桑梓”便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柳宗元在《闻黄鹏》中写到:“为何乡禽来此,令我心生桑梓之思。”诗句中便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故园之称。顾名思义,故园指往日家园之所在。如韦应物在《闻雁》中写到:“何处是故园?归思悠然生。”诗句中流露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还有“故里”。故里指旧时居住的门巷故居,常被用来指代故乡。如唐代的李中在《送人南游》中写到:“早思归故里,华发待闲生。”
还有诸多关于故乡的别称如“家山”、“梓里”等。如家山原意即为家乡的山,而梓里则是从“桑梓”演变而来,也常被用来指代故乡。
值得一提的是,《咬文嚼字》曾公布2009年国人常犯的语文差错之一是关于“故里”的使用。有些地方为了提升知名度,错误地称某名人的“故里”,而实际上“故里”指的是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而非仅是住过的地方。
其他如“乡井”、“乡关”、“乡国”、“乡邦”、“乡曲”等词,也都成为了诗词中表达“故乡”的别称。如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些关于故乡的别称,你是否都已了解?期待下期与您继续探讨更多关于故乡的记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