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居不遇_寻幽居不遇的原文和翻译


创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也是南宋的著名诗人。自小,他受到了家国思想的教育与熏陶,深信。虽然在其早期科举道路上,他并未能顺利入仕,如他在秦桧的黜退下未能被赐进士出身。中年时他投身军旅,曾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他退居家乡,继续致力于诗歌创作。现今流传下来的九千多首诗歌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生底蕴。

《过小孤山大孤山》等作品的注释:

八月一日,船只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至京口设有许多烽燧台,这座山便是其中之一。从船上望山,仅见其巍峨高耸。靠近时方发现其奇石嶙峋,形状奇特。更有奇石独立于山之外侧,高耸入云,犹如镶嵌的屏风。当日风平浪静,船行缓慢,又因秋深水浅,得以尽览其景。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两座山相互对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有戍兵驻守。小孤山从江中诸岛中脱颖而出,峭拔秀丽。其碧峰插云霄,姿态万变。虽荒残,但若稍加修饰,定能更显其美。庙在山麓额上写有“惠济”,所祀为“安济夫人”。过彭蠡口泛舟湖上时天朗无际。二十里行路中天气突然风云涌动,风急则速缆固泊之,很快天气转晴得以继续航行。与庐山相遇之处再过大孤山亦是舟人之间广为流传的美景之一。大孤山虽不及小孤之秀丽却以其独有的姿态如浮于水面般的独特形状也堪称一奇。长江由湖口分流至南江即为江西水域之地界处更是以清浊相交、迥异同趣为一大看点……

如此风景引来不少诗作描绘于诗词之间且不少文坛名家之作亦是后人竞相传诵如杜甫的“幸有舟楫迟”、苏轼的《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和李白的“开帆入天镜”等词句也屡见于众多描绘江山的诗词中流传至今为世人所传颂……

陆游的众多作品如《游山西村》、《示儿》等均为后世传诵之经典篇章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