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_科学《打不湿的纸巾》教案
今天我要分享一个颇具教育意义的亲子科学小实验。通过小小的实验,孩子们的眼界能够得到拓展,对世界的认知也更加丰富。当宝宝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并主动探索时,他们将初步感知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需向孩子介绍实验的名称及所需材料。
接着,家长请宝宝抽取一张纸巾,并将其放入水中。待纸巾湿润后取出,让宝宝触摸感受,并引导其描述触感。家长随后“纸巾变。”
然后,再次请宝宝抽取纸巾并感受其干湿状态。家长在比较中指出湿纸巾和干纸巾的区别。
家长将干纸巾对折两次后,轻轻放入无水的小杯子中,并用力按压确保其稳固。接着,将小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入装满水的碗内。
保持约一分钟后,家长垂直取出小水杯。请宝宝将小杯子中的纸巾取出并感受,同时询问宝宝纸巾是“湿的”还是“干的”。
家长解释,纸巾未被打湿是因为小杯子里充满了无法看见的空气,它们形成气压阻挡了水进入,保护了纸巾的干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触觉感知能力,还加深了其对“干”与“湿”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家长可利用触觉让宝宝区分“干的”和“湿的”,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在展示材料时可以提及如“一个‘空空’的小杯子”、“一个装‘满满’水的大碗”等词汇,潜移默化中增加宝宝的词汇量。
应鼓励宝宝参与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成为实验的主体。这不仅能够提高宝宝的观察力,还能够增强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讲解科学原理时,家长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宝宝能够理解。虽然宝宝可能不能完全理解科学原理,但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的观察力得到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我是飞儿老师,作为一名在职的幼儿园教师、2岁宝宝的妈妈,以及育婴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育儿经验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