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是什么意思_惆怅是一种什么感觉


孟浩然决定离开鹿门山的原因,或许并非真心隐居于此。

当时的社会风气中,有一种为官之道被称作“终南捷径”,由隐士卢藏用所开辟,以此清高的文名吸引的注意。而从孟浩然对仕途的积极追求来看,他的行动也并非没有可能受此影响。

最初触动孟浩然的是他结识的好友张子容。张子容得知孟浩然隐居的消息后,两人一同开始了隐士生活。第二年张子容赴京赶考,孟浩然在送别时写下了《送张子容进士赴举》一诗。

孟浩然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交情深厚。张子容离去后,孟浩然开始了半隐半游的生活。他辞别亲友,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言浅意浓的作品,如《春晓》等。

他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讲究的是“宁伤身体,不伤感情”。例如在《醉后赠马四》一诗中,他写道:“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描绘了与朋友痛快饮酒、畅谈心事的场景。

当与朋友分别时,孟浩然出手慷慨大方。如在《送朱大入秦》中写道:“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以此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随着孟浩然游历的增加,他开始有意识地向达官贵人结交以求引荐。他作诗遥寄张说等,虽名为“寄某某”,实为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期望。

在奔波求仕的过程中,孟浩然虽未得志,但他的诗作却流露出对前程的期待和迷茫。如《济江问舟中人》一诗中所述:“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既表达了乘舟共游的悠闲,又流露出对前途的迷茫和期待。

孟浩然的一生虽未大富大贵,但他的诗作和人生经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