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气热的诗句
近年来,夏季的炎热仿佛印了一般,许多朋友纷纷感叹“热得如熔”,提及历史上的高温天,让我们来探查下古人对炎热的描述。如《诗经·小雅·四月》中所述:“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此言不虚,四月的季节宜人舒适,而到了六月则盛夏的炎热开始了。
谈及炎热之苦,古代文人也有诸多述说。如唐代王毂的《苦热行》所描绘:“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面对炎热的无奈与苦楚。
再看宋代的戴复古在《大热五首》中的描绘:“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即便在农夫辛勤劳作的田地间,亦是“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这不禁让我们对古人的生活环境产生共鸣。
古时的炎夏虽然难耐,但智者亦有消暑之法。杜甫的《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中有言:“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恰如我们现在因炎热而食欲不振的感受。苏辙的《和韩宗弼暴雨》中描述的“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也似我们如今汗流浃背的情景。
面对炎热的挑战,古人们也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如刘攽的《末伏》中提及用冰块来降温:“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虽是皇室,但三千年前周代的人们已懂得用冰块消暑。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避暑的方式则更为朴实。如《水浒传·第十六回》中所述:“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百姓常借助自然之力,如上山纳凉、下河游泳等。而宋代《南歌子·荷盖倾新绿》中提到的“水亭烟榭晚凉中”,则是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凉爽的效果。
古人们也深知心静自然凉之理。白居易曾言:“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邓深亦有所言:“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这些都表达了心境平和对于抵抗炎热的重要性。
在这炎热的夏季,让我们谨记古人所言的“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将心境放平,以享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