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_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了


古人的名、字、号之辨

在古代,人们的命名方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其中名、字、号的用途、取定方式、字数要求及所表达的意义均各具特色,令今人感到新奇。

一、名

名,是人在出生或幼年时期由父母或尊长所赐予的标识。在古代社会,名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它是人的基本称谓和身份印记,通常在正式场合和文书中使用。长辈、上级或非常亲密的同辈之间也会使用人的名进行称呼。名的取定通常蕴家族的期望与祝福,直接反映了个人的特质或出生时的情境。

二、字

字,是人在成年后所取的别名。它旨在进一步阐释和丰富名的内涵,表达个人的品德、志向或特殊才能。在古代社会,字主要用于平辈之间或关系一般的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体现了尊重与正式的社交礼仪。字的取定通常在男子20岁(冠礼)或女子15岁(笄礼)时由父亲或尊长进行,以示对名的敬重和补充。

三、号

号,是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或他称。号多由自己取定,亦可由他人赐予,与名、字无直接联系。号通常用于自称,以显示个人的志趣、情怀或理想。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号常用于诗词歌赋等文艺创作中作为笔名,也可用于、社交和戏曲演出等方面,展示了个人的风格与个性。号的字数较为灵活,可以有两个字,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

四、三者之关系与文化意义

名、字、号三者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名是个人的基本标识和初始的身份印记;字是对名的补充和丰富,通过更加具体的描述来展示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号则是个人情感和理想的寄托,不受家族、宗法、礼仪等束缚,更加个性化和自由。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人复杂的姓名体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