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的含义_杏林的寓意和象征
杏园
在唐朝,每当新科进士被赐宴时,他们会在宫城外的杏园欢聚,这一古迹现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大雁塔南。追溯至唐中宗神龙年间,新科进士们不仅在曲江、杏园中把酒言欢,还会登临大雁塔,并在塔壁上题名以作纪念。当时的人们亲切地称这些进士为“杏园客”。唐代诗人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描绘了这一盛景:“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这里的“杏园”,即是新科进士们游宴庆贺的所在地,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雅致。
随着时间的流逝,“杏园”逐渐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喜庆团圆的含义。
杏林
“杏林”一词,源于汉末,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美好象征。医者们常自称为“杏林中人”,“杏林之家”则指一家人都精通医术,医术高超。
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董奉的医生,与张仲景、华佗齐名,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医术精湛,视金钱如无物,他医治病人从不索取钱财,只要求病患者在痊愈后种植杏树。重症患者需种五棵,轻症患者则种一棵。年复一年,董奉诊所附近的杏树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杏林。当杏子成熟时,董奉将杏子售卖,所得钱财用来接济周边的贫苦百姓和过往的饥民。据传,董奉一年救助的百姓多达两万余人。在他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杏林中设立祭坛。
自此,“杏林”一词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语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师。
杏坛
历史传说中,孔子常常在杏林之下弟子,讲学论经。他周游列国未果,回到鲁国后便放弃仕途,专心讲学。每天在杏坛上弹琴论道,向弟子们传授“诗、礼、乐、易”等学问。为了纪念孔子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贡献,人们在杏园的槐荫树下建造了杏坛,尊其为孔子授学立教的第一圣地。
我们的40000条常识已经整理成电子版,等待您的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