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压岁钱_压岁钱是谁给的画出来


春节的传统习俗中,长辈们总会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

虽然现今有电子支付等便捷方式,但在除夕这天,人们仍会特意从银行兑换崭新的,只为给小辈们发压岁钱。即使有些孩子已成年,父母依然会记得给予压岁钱,因为他们心中,孩子无论年纪大小,都是父母的宝贝。过年了,大家追求的就是那份欢乐和团圆。

晚清著名诗人林朝崧在甲辰年写下一首小诗《甲辰除夕杂咏七首(其一)》,诗中描述了过年时孩童戏作、讨要压岁钱的场景。而根据历史记载,甲辰年并不特指某一具体的年份,而是一个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老莱子行孝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被传为佳话。

关于压岁钱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民俗专家认为它源于洗儿钱。古代婴儿出生三日要洗身,这一风俗早在唐代已盛行。

在古代文献中,如《资治通鉴》等,都有关于洗儿钱的记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洗儿钱逐渐演变成了压岁钱。在宋代以后,压岁钱成为了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不仅如此,洗儿钱、厌胜钱和压岁钱在历史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喜庆的象征,更是人们祈求平安、避邪驱魔的象征。尽管这三种钱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厌胜钱的起源非常早,可能在唐代就已出现。这种钱币并不是流通货币,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工艺品。它常常被用来作为祝福、祈求平安的吉祥物。

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的习俗更为盛行。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在大年三十给孩子发压岁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他们可能会用铜钱代替厌胜钱,但无论如何,这份心意和祝福都是一样的。

压岁钱、洗儿钱和厌胜钱虽然在历史上有所关联,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用途。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了的文化底蕴,更是代代相传的美好寄托。

在今天,无论是发放压岁钱还是接收压岁钱,都充满了欢乐和祝福。这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