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笔顺笔画顺序_还的笔顺笔画顺序


关于田英章毛笔行书的至字旁及字例分析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行书中的一种独特偏旁——至字旁。

至字,读音为zhì,其历史可追溯至商代的甲骨文。在古老的文字形态中,它像一支从远处射来的箭落在地面上,形象地表达了“到达”的含义。除了作为实词使用,至字还具有副词和连词的语法功能。如下图所示,它的形态变化多端,但在行书中有着独特的书写方式。

在行书书法中,至字旁的书写要领如下:

首笔横画与撇折合并为一笔,以斜切的姿态起笔,行笔不宜过长,稍带些抗肩的姿态。随后折笔向左下行,这一笔略长一些。到位后,再折笔向右书写提笔,出锋时不要超过首横。点笔部分要求小巧灵动,角度略平,收笔时引毫回带。下面的“土”字部分,先写竖画再写两横。竖身不宜过粗,要与上面的横画相呼应。两个横笔首尾相连,上短下长,底横略呈拱形,这样能够更好地托住整个字。

而在楷书风格中,“至”字旁的写法往往有所不同,有时更接近于行书的流畅,有时则更接近于草书的迅捷。特别是草书风格的至字旁,其关键在于上半部分的书写,它形似一个“子”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在弧弯钩的左侧用笔画环绕,形成稍大的布白空间,而右侧则基本或根本不留白,这种空间分布使得整个字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字例来进一步理解至字旁的应用。比如“到”、“室”、“台”、“倒”、“屋”、“臻”、“侄”、“至”和“致”等字。这些字中均包含了至字旁,通过观察它们的书写方式和结构,可以更好地掌握至字旁在行书中的应用技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练习这些字例,我们还准备了字例打印本和字例描红本。通过临摹和练习,相信大家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些字的书写技巧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