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映的意思_怎么区分倒影和倒映
师辞云岩,岩问所往。师言未定所,亦未指家乡。岩曰:“莫湖南去否?”师答非然。又问:“归乡可乎?”师复答否。岩再问:“行踪何定?”师曰:“待吾有住处即来。”岩叹:“自此一别,相见难再。”师曰:“非难相见,只是时机未到。”
临别之际,云岩昙晟深知洞山良价虽有所得但仍需历练,故而借机点拨道:“百年后若有人问及师父真容,如何应对?”
良价沉吟片刻,岩曰:“只需记住此刻,如实道来。”良价似有所悟,却又涉疑。直至一日,良价涉水观影,豁然开朗。
良价道:“莫向外寻觅真我,遥遥无期与我疏离。我今独自行脚,处处逢得真我之迹。真我今正是我,我今已非昔日之我。需得如是体会,方得心如如不动。”
——此为《五灯会元》中洞山良价禅师之公案。良价跟随云岩昙晟参禅虽有所得,然未觅得究竟。故而请辞,欲江湖行脚以资历练。
云岩昙晟知其心性,故而问其所往以试其悟性。良价虽言未定所、未指家乡,但心中已有去处。
云岩再三询问,良价皆以含糊之语应对。云岩深知其心有疑虑,便以临别赠言为契机,试图点拨开其心结。
后良价独自过水时观见倒影,领悟到“真我”与“现象”本为一体之理,方才大悟前旨。遂作偈言以表心境:“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如今独自行,处处得逢真。真我今在此,非彼亦非渠。应须如是会,方得如如不动。”
此公案中,“甚么处去”不仅是问所往之地,更是在探求参禅之终极问题:何为见性、何为佛法大意。良价之答则寓示着执于一端皆非真知,唯有通达无执方能得真悟。
沩山灵佑、五泄灵默等前辈禅师皆为良价之师友,其禅法之正宗亦在问答中隐约可见。洞山良价虽初时涉岩昙晟之话语,然最终得以大悟,亦为修行路途上一段佳话。
参禅者当知:真我不可外求,万法皆不离本心;行脚历练、见性皆为手段而非目的;悟道方得自由如如、无执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