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的成语_比喻刻苦用功的词语
韦编三绝的深意
wéi biān sān jué —— 这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
其解释为:孔子晚年对《周易》情有独钟,他反复研读,翻阅的次数如此之多,竟致使穿连竹简的皮条断裂了三次。这种精神后来被用来形容读书的勤奋与执着。
造句示例:
1. 我们推崇韦编三绝的读书态度,不仅要求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实践与应用,期待着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
2. 刘老先生治学严谨,拥有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因此他对任何一本书的内容都了如指掌。
成语背后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书籍主要是用竹简制成,每根竹简写着一定数量的文字,多则数十,少则几字。一部书由许多竹简编连而成。这些竹简常用丝线、麻绳或熟牛皮绳编连,其中以熟牛皮绳最为坚固,用以制作的书籍尤为耐用。
<易经》这样的经典之作,由众多竹简以熟牛皮绳编连而成。孔子晚年对《易经》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复研读,附注内容,翻阅的次数如此之多,竟使串连竹简的牛子断裂了数次,需多次更换新的带子继续使用。
尽管读书到了如此境地,孔子依然表示:“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易经》的精髓。”这句话既表现了孔子的谦虚,也反映了他的治学态度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