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含义_关于夏至的简介
夏至篇章
夏至,又称夏节或夏至节,位列廿四节气中的第十位。作为一年中最早的节气,夏至在公元前七世纪就被我们的先人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下来。
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都会准时达到黄经90度,此日即为夏至。在这一天,“至”意味着“极”,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民间有“长至夏至”的说法。
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开始脱落,麋的角形却相对且方向不同。随阴阳的变化而感知其细微之异。二候:蜩鸣,夏日热烈的季节中,蜩或蝉在热烈呼唤,古人们有许多的形容和赞美。三候:半夏生,夏至后的日子里,半夏这种材开始生长旺盛,其生长与阴阳的调和息息相关。
在夏季的暑热中,饮食宜多选择带有苦味的食材。如性味甘苦的芹菜、丝瓜络和莴笋等。它们不仅可以清热利湿、平肝凉血,还具有减低胆固纯和血压的作用。古人在夏季的养生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讲究,建议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
值得注意的是,夏至前后半月是最适宜进行节气针灸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
在享受夏季带来的乐趣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忌讳。比如避免夜间食用生冷食物和空腹饮茶;不要进行冷水洗浴以防寒气入侵;以及不要在夜晚过于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