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的意思_十五夜望月的意思及诗意
王建的这首作品,流传甚广,仅为一首七言绝句,却只有二十八字,然而古今文人对其解析深入。虽然众多评论已详尽无遗,但对其鉴赏与赞美仍难寻新的突破口。
王建作为中唐的一名下层,他的作品源于生活,紧密贴近民众。与李白的才情傲气、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空灵禅意不同,王建的作品更显朴实无华。但因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环境所限,诗人需在细化的路径中寻求特色,如李益的边塞诗、刘禹锡的怀古诗等。
王建的这首作品虽在中唐众多诗人中并不显眼,但细细品味,其妙处却难以言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此乃平仄相合的七言句式,以白露桂花为景,入声字的使用使得诗韵更显悠长。紧随其后,“今夜月明人尽望”,这句转折将诗人的视线转向众人望月之情,紧接着疑问句式“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添了几分遐想与深意。
在格式上,此诗严格遵循了近体格律七绝的规范。但格式之常并非其魅力所在,其胜在于内容的生动描绘与意境的营造。诗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对中庭地白、栖鸦、冷露、桂花及明月等意象的细腻刻画,塑造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秋意的夜晚。而在这静谧之中,诗人以月为媒,寄予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诗歌的构造上,“起承转合”各尽其妙。首句起兴,交代环境;次句承情,深化景色;三句转意,由景及情;末句合韵,以问句作结,留白而不言尽,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此诗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中秋之夜与友人杜元颖相聚时所作。诗中虽未明言相思之情,但通过普天共赏之月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种共鸣不仅限于当时,千百年后的读者亦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