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法家_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他是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为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及书画理论家。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

米芾的书法稳中带变,既老辣又不失润泽,他追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将对立因素如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融合起来。他的章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米芾的书法作品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展现出他高超的书法艺术。

米芾的《珊瑚帖》是其在晚年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级文物。他的《德忱帖》、《伯充帖》、《清和帖》等多件作品均被历史所珍藏。

释文(部分作品):

米芾《德忱帖》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审道味清适。……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

《伯充帖》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这些作品体现了米芾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米芾成为后世敬仰的艺术大师。无论是他的书法作品还是其他艺术成就,都为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