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会犹豫的时代_在不会犹豫的时代以为明白


夜色深浓,已是午夜时分,我在手机的屏幕前滑动,沉浸在各类短视频之中。一则评论使我停下指尖的动作:“为何有人生活得如此随性自如,而我却总是被忧虑困扰?”

这个问题也正是近来我所思所想的焦点。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那些人们,他们行走于世如风中行走,眼神坚定,仿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次随心所欲的旅行。

另一些人却常常紧锁眉头,为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纠结不已,仿佛每一步都关乎着天崩地裂的命运。那么,你又是哪一种人呢?

记得前几日我目睹了一段热门的视频,一位退休的教授开始了美食探店的自媒体之路,他的粉丝数量竟已突破了百万。有网友质疑道:“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短视频,不嫌累吗?”

教授却笑着回应:“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我就喜欢体验新的事物,年龄从不是我的束缚。”这便是他所展现的人生理想状态吧。

谈到理想状态,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特别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佛系青年”。他们常说“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消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那些杰出人士,他们既能全力以赴地奋斗,也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松。他们知道何时应该努力拼搏,何时应该选择休息。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你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那么谁来成全你自己的梦想?”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许多人的烦恼,不就是源于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吗?

一项调查显示,95后的年轻人中有超过70%的人患有“社交疲惫症”。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使自己活得太累了吗?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选择,从早餐吃什么到穿什么衣服,再到是否要换工作。统计显示,普通人每天需要做出超过35个决定。这么多选择,难怪会让人感到心累。

但换个角度想,这些选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十年后回望今天,我们纠结的事情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网络流行语说得好:“大不了就大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有个朋友在工作中即使出现失误也不会自责,而是立刻寻找补救的方法。我问他为何如此淡定,他说:“后悔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解决办法上。”

这让我联想到抖音上流行的一句话:“人生就像爬山,有人看风景,有人看脚下,有人纠结为何要爬山。”我们选择以何种方式看待人生,其实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状态。

现代年轻人常说的“躺平”并不一定是坏事。适度的“躺平”就像手机的待机模式,是为了储存能量,为将来的冲刺做准备。

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研究表明,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就像玩游戏一样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游戏玩家都知道失败可以重来,何必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呢?

有些年轻人常常说“心碎了”,但这真的是值得耗费那么多心力的事情吗?一个网友的人生感悟或许能给我们启示:“以前总认为必须完美无缺,但现在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开心。”

我非常喜欢《龙猫》里的这句台词:“生活会让我们经历磨难与伤痛,但最终那些伤痛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地方。”这就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