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晕的意思_绕晕了是什么意思


额黄,又称为“鸦黄”、“约黄”、“贴黄”和“花黄”,是一种以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的妆容。

在《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所指的正是额黄妆容。在六朝时期,妇女们会在额间涂上作为装饰,这种妆饰在唐代依然盛行。

受到佛像的启发,一些妇女也将自己的额头涂成,这就是额黄妆的起源。若以的纸片或薄片剪成花状,贴于额头上,则称为“花黄”,因多用于未出嫁的女子,故有“黄花闺女”之说。

知何似静婉的女子,临溪照看自己的额黄妆容,如同《吴郡志》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大明会典》的相关部分中,也有关于额黄及其他物资的记录。

库中原有额芝麻八百石,今剩六百五十石;原额黄蜡二千斤依旧存放。

在《永乐大典残卷》及各类诗集中,亦不乏关于额黄的描述。如诗中所言:“白车司马槱诗梅粉妆成半额黄”。

汉宫中的妆容中有额黄的踪迹,而在各个朝代的诗词中,额黄妆容都有所体现。虽然历朝历代的审美和流行妆容有所不同,但额黄妆容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

额黄妆容所用的颜料在古代无疑是天然的,如栀子、槐米等植物色料。虽然色牢度不够好,但人们仍乐于每日化妆、再化妆。

对于古代人的审美和妆容,我们可以欣赏其独特之处,稍加改良以符合现代审美也未尝不可。毕竟,古今多少色彩,都在流行中更迭。

愿如今仍有人记得这种古时的妆容,如染匠黄荣华在辛丑年大暑后一周于汉口所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