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反义词_囫囵吞枣意思
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不求甚解。
一、释义:
该成语源于陶潜的《五柳先生传》,其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原意是形容读书时只抓住要领,不深究细节,现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其中,“甚”字表示极度,此成语便指的是只求知大意,不追求深入理解。通常指学习或研究时态度不认真、不深入。
二、出处:
出自晋代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中描绘的先生不慕名利,喜欢读书,不过分拘泥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悟时,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这便是“不求甚解”的出处。
三、语法:
此成语为动宾式,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带有贬义,暗示人的学习态度不够深入。例如,对于学习应持认真态度,那种只求大概、不求深入的学习方法并不可取。
四、成语背后的故事:
陶渊明在十八岁时为自己写了一篇传记《五柳先生传》。文中描述的先生居住在五棵柳树旁,因此以“五柳”为号。他性格闲静,不喜多言,不慕荣华,深爱读书。他读书的方式并非逐字逐句地钻研,而是追求对书籍整体的理解与领悟。每当他领悟到书中的意义时,便会忘却饮食的快乐。
陶渊明还以爱酒闻名,但因家境清贫,不能常得美酒。然而亲友们知道他的喜好,常备美酒邀请他共饮,而他每次赴约都会将酒尽饮。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如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都表达了只求大概、不求细节的态度。反义词则有寻根求底、举一反三等,表示对事物深入探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