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技术_农村新技术是核心期刊吗


技术之运用,并非泛泛而为,而是专注于推动农村资产之标准化。

文|《企业家》记者 张文静

在七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由《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年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于上海隆重开幕。在此次盛会中,中农融信创始人及董事长张丹丹女士于“星光900秒”环节,分享了她的宝贵经验。

分享核心要点如下:

1. 农村拥有8亿农民、20亿亩耕地及近82万的农村资产,其发展潜力巨大。

2. 信息技术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

3. 张丹丹强调,她的企业虽位于北京中关村,但始终致力于将前沿科技引入每一个乡村。

张丹丹的分享(有删减):

我分享的主题为《以数字化激活乡村资产,驱使农业向数字化未来跃进》。

我司专注于农村资产的数字化运营。外界或许对“农村资产数字化”的概念感到陌生,但实际上,这涵盖了农村的每一项资源,从耕地、山林到农民的房屋和牲畜,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等。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分散的农村资产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整合,助力它们保值、增值,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我在这个行业已经耕耘了26年,见证并参与了农村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变。我深信,在这个行业中,耐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品质。

我所做的工作是将最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引入农业领域。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将信息技术带到了农村。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听闻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我毅然决定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村发展之中。当时的技术的应用还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于PowerBuilder开发的一款系统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随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采用了SaaS模式为农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远程服务。并基于这一平台开发了多个针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系统。

当我们深入了解农村的人、财、物后,我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我们相继推出了农村产权交易、农民农贸网、农民合作社等一系列服务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深耕农业大数据领域。我们实现了“一网一库”服务模式,将底层管理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整合与互通。

我们始终坚持以技术为导向,不仅仅是在应用层面,更是围绕最易标准化的农村资产进行工作。

全国农村资产总值近82万,涉及8亿农民。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农村资产的“五确”,即确认权属、编码、证明、价值和信任度。我们建立了一个资产编码体系,将所有资产细分为32位代码,将纸质的地块和房产信息数字化并入库。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农村资产进行评估和画像,进而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给农民。

金融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我们在平台上与100多家银行合作,农民可以轻松。我们还提供保险、产权交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这些服务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数据,我们通过数据库验证和底层算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我们也正在研发我国首个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神农”。该模型专注于农业行业,相比通用人工智能更为高效和精准。基于体系化的农业知识语料库,“神农”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顾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们利用大地图谱技术对土地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监测管理。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大数据模型和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为金融、保险、智慧种植等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