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句原文一句翻译_师说一句一句对照翻译


今日再度翻阅《师说》的篇章。

回忆起自己读高中之时,也曾研读过这篇文章。时光流逝,我已记不清老师具体的讲解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师的讲解并未深入到每一个字词的剖析。

今日再次读到这几句古文:

高中课本的注释为:“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这样的解释虽然没错,但似乎并未将每一个字词的深层含义完全展现出来。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两句话的注解应当更加精确。如“从”字,应理解为跟从、跟随;“而”字在这里作为连词,表达递进关系;而“师”字则直接取其本意,意为学习;“之”字在这里作为介代兼词,应理解为“向他”。

课本对于这两句话的注解仅限于“闻”和“从而师之”,但这两句话实则蕴含深意,稍不注意就会误解其意。

参考各种古籍和网上的资料,这两句话的大致翻译为:

“出生在我前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比我早,我会跟从他并且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会跟从他并且以他为师。”从这段译文可以看出,“其闻道也”的“其”字应理解为代词“他”;“亦先乎吾”的“亦”字则应理解为副词“也”。

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其闻道也”的“其”字,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个字是否可能是作为连词“如果”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关于“其”字作为主语的情况虽然存在,但实例并不多见。我们是否应该优先考虑其他解释?

查阅尹君的《文言虚词通释》第324页注解,“其”字在此处可理解为假设连词“如果”。再如《孟子梁惠王》中的例句:“如果像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左传》中的例句:“事情的成功依赖于某些条件,如果条件具备就成功;否则就以生命来实践诺言。”

查阅徐仁甫的《广释词》第87页以及尹君的《文言虚词通释》第619页注,“亦”字在此处可理解为已经、早已的意思。如《国语越语》中的例句:“现在越国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了。”

详细分析这两句话的注解如下:

生乎吾前者——指出生在我之前的人;生,出生;乎,介词,于;吾,自指我;前,前面;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中的“其”应理解为假设连词“如果”;闻,懂得;道指圣贤之道;固先乎吾意为本来就比我早懂此道;先乎我表示比自己早;

吾从而师之——表示我跟随并学习他;从指跟从、跟随;而作为连词表递进关系;师指学习;之指代他;

生乎吾后者——指出生在我之后的人;生、乎、吾、后意义同上文解释;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同样,“其”为假设连词“如果”;闻道指懂得道理;亦先乎吾意为同样比我早懂此道;

吾从而师之——意义同上文解释。

综上所述:

翻译后:“出生在我前面的人,如果他懂得圣贤之道原本早于我,我会跟随并且向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圣贤之道已经早于我或者与我相当,我也会跟从并且向他学习。”

读古人之书,岂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