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最著名的诗_岑参最经典的一句
谈及诗词中的豪情壮志,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李白笔下那份激昂的情怀。李白所抒发的情感只是其中一派,真正将豪情大志诠释到极致的,还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作品。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自信满满,这为诗人提供了无比强大的精神支撑。那些被认为文弱的书生,一旦踏上边疆,便被那里的风光所震撼,更为战场上视死如归的英勇所感染。
他们所创作的边塞古诗独树一帜,展现了儿女最激昂的内心追求。
请看这首著名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盛唐边塞诗人岑参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的雄浑景象,每一句都充满了韵味,除了开头两句外,其余每三句便转韵一次,这在七言古诗中实属罕见。整首诗的韵位密集,换韵频数,呈现出急促有力的节奏,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仿佛是音乐中的进行曲。
走马川如同雪海边的道路,平沙莽莽延伸至天边,这开篇便将边疆的恶劣自然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句,更是将荒凉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诗中对于夜晚的描写也尤为出色:“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其中后两句的夸张手法在唐代文学中都非常著名。岑参用简洁的三言两语便生动地勾勒出了环境的险恶。
“匈奴草黄马正肥”,敌军趁机发动进攻,但“金山西见烟尘飞”,唐朝的将士们毫不畏惧。“汉家大将西出师”一句,展示了出征的雄壮气势。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对唐军将士们的英勇和豪情进行了讴歌。“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如风驰电掣”,将军们身披甲胄,责任重大却义不容辞。即使“风头如刀面如割”,也未能阻挡他们前行的步伐。
马匹在寒风中奔驰,汗水蒸腾瞬间成冰”,这样的细节描写既展现了天气的严寒,也凸显了将士们的战斗豪情。“幕中草檄砚水凝”一句虽不乏夸张之语,却巧妙地抓住了战斗的紧张气氛,以笔墨酣畅地展现出将士们的斗志。
我们对将士们的信心满满,“虏骑闻之应胆慑”,预料他们不敢轻易接战,“车师西门伫献捷”便是我们静候前线佳音的决心。
整首诗是岑参的佳作之一。无论是边塞风景的描绘还是将士们豪情壮志的展现,都流露出一种特有的英气。雄浑悲壮,这正是盛唐诗歌的一大特点,在岑参的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