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的小故事_团结合作的事例


在区召开之前,谢军成(右二)积极走访,聆听当地员及群众的心声,以此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谢军成与柏林村员一同参加团结展览活动,一同接受团结的教育。

与村共同学理论知识的谢军成,以身作则地促进当地的理论学习。

谢军成亲自带领村民们修剪枸杞树苗,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发展。

在自家新房门前,谢军成与妻子达娃卓嘎合影留念,展现了他们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谢军成与务工人员一同管理枸杞树苗,共同打造了繁荣的农业景象。

谢军成向村民传授枸杞种植技术,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达娃卓嘎正精心浇灌她的花卉,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照顾。

在曲水县茶巴拉乡柏林村,提及谢军成时,村民们会热情指引方向。大家亲昵地称呼他为“扎西”,意为“心想事成”,而实际上他就是女婿谢军成。

回忆起1996年参军入伍的岁月,谢军成对茶巴拉乡的柏林村村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2002年驻训期间,他与达娃卓嘎结缘,从此两人携手共度人生。

尽管谢军成在西藏的军旅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在融入柏林村的生活初期仍需适应。尽管他最初学习藏语时遇到了困难,但他仍积极投入其中,逐渐适应并享受其中。

这对汉藏夫妻结婚多年,一直同甘共苦、勤恳努力。他们成为了邻里的模范家庭,经常为邻居提供帮助。

自结婚以来,谢军成与妻子不仅经营小商店和茶馆,还积极寻求致富之路。他们自筹资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通过制砖等方式增加收入。

2015年,谢军成了解到“生态农业”这一概念后,想到了家乡的枸杞种植产业。经过实地考察和请教专家意见后,他决定在柏林村种植枸杞。他多次外出学习枸杞种植技术,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了智慧。

在谢军成的引领下,他和达娃卓嘎在2016年租用村集体土地种植枸杞200余亩。第一年就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支付了相应的工资。

“枸杞的生长周期为5至35年,前期的种植不会立即带来收益。然而即使自家经济困难,我们也依然决定向信任我们的村民发放工资。” 谢军成说这话时充满坚定与信任。

在妻子达娃卓嘎眼中,丈夫是一个顾家的人。她真诚地表示:“我们种植枸杞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日子好过了之后,也想要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共同富裕。”

自成为区代表后,谢军成对民众的关切更加关注。每次参会前他都会深入调研、倾听、积极为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