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提琴的好处和坏处_三大最难学的乐器


面对小提琴启蒙教育的众多家长们,我们常遇到一系列咨询:“我家孩子适合学琴吗?”“学习小提琴需何条件?”以及“几岁起步最合适?”等一系列疑问。

事实上,只要孩子怀有学习意愿,家长愿意陪伴孩子勤加练习,无论年龄大小或身体条件,都不应成为阻碍。

我们小提琴教育者中,确实有些情况让我们觉得,或许某些孩子现阶段并不适合继续学琴。

一、不持之以恒的练习

学琴之路,七分靠练。如同“一万小时定律”所揭示的,时间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正确的方法更为关键。若缺乏有效指导,仅靠时间的累积,不思考、低效率的练习不仅无法带来显著进步,还可能养成阻碍进步的不良习惯。

二、频繁的缺勤与请假

许多家长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频繁请假、缺课。他们或许会因风霜雪雨、情绪波动或家庭琐事而缺席。音乐学习需要连续性与稳定性,缺课将中断学习的连续性,影响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

三、回课不达标且态度随意

每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作业并强调重点问题。但有些孩子回课未能通过,作业也未完成,却毫无压力,甚至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四、推卸责任,于人

部分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现问题时,倾向于将责任推到老师身上,而非反思自身与孩子的努力程度。

五、琴具选择不当

对于小提琴学习而言,琴具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身高与手臂的长度都在变化,需要适时更换合适的琴具。如不及时更换,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六、缺乏对教师的尊重

尊重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礼仪。如需请假,应提前通知教师。随意缺课不仅影响教师的心情和课程安排,也显示出对教师的不尊重。

七、频繁更换教师

在选择教师时,需要慎重考虑与挑选。一旦选定,就应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与时间。频繁更换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混乱,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侧重点都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