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是修辞手法吗_引用修辞手法的例子


以古事、前人语为证,引用典故,是在诗词中常用来彰显学识与笔墨之韵的手段。

用典分“用事”与“用语”两种形式,又被称为“事典”或“语典”。

其作用在于:以事实为佐证,使言辞更显依据;以委婉之方式,表达意念;简练之语句,传递深远之意义。

示例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此言展现了周公礼待贤才、心急求才之诚,形象地传达了在位者尊贤下士的情景。

示例二:诗句“尽西风,季鹰归未?”引自《晋书·张翰传》。此句巧妙地借张翰因思乡而弃官之事,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再如,“求田问舍”之语,源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此言通过许汜与陈登的对话,以讥讽之语道出胸无大志的贬义。

还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杜鹃”,取自《庄子》与望帝的传说。这两句诗以典故为依托,将虚实结合,情感饱满地传达出人生如梦的感叹与春日悲伤的情感。

另有一例,“满招损,谦得益”出自《尚书》。此处直接引用了古代文献的话语,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再如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出自《在狱咏蝉》(并序)。其中,“西陆”与“南冠”皆有典故。前者讲述四季之更迭,后者则形象地描绘了囚犯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