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量和动量的公式_动量变化量△p等于什么


知名物理教授霍尔顿认为,创新物理量的引入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强大途径之一。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们多次利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电容以及密度等。今天,我们将探索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

答案在于一项深奥的物理发现:那就是在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实际上在碰撞前后是恒定不变的。正是基于此项发现,科学家们将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

我们用字母p来表示动量,其计算公式为p=mv,单位为千克米每秒。动量是一个矢量,这意味着一个标量与一个矢量的乘积依然保持矢量的特性。

动量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定义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领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描述了一个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动量的变化量与物体所受外力及其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定理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中推导出来。

动量定理的公式表达为:F×Δt=p2−p1=mv2−mv1。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合外力,再乘以相应的时间。我们将F×Δt称为力F的冲量。

冲量及动量变化量均为矢量。动量定理不仅揭示了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还体现了物体动量的变化与外力和时间的关系。

从不同角度理解物体的受力与运动关系时,动量及动能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研究途径。这些物理量的提出,旨在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想象一下,许多物理公式的表述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本质上是对同一物理过程的多种描述方式。动量定理便是其中之一,它帮助我们从时间的角度理解力的作用。动量定理及其他相关概念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解释诸多物理现象,如为何玻璃杯坠地易碎、为何运动员落地时需弯曲双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