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义_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论语》中《学而》篇有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知”的含义,因上下文缺失,历来引起众多学者的探讨。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孔子对其学说的充分自信。即使他的学问暂时未能得到施展,他也深信终有一天会派上用场。这是他洒脱自得的表现之一。

接下来看那一句“不亦君子乎”。此处的“君子”意指德才兼备、品行端正、志向高远的人。与此相对应,“人不知而不愠”中“人”指的正是这样的君子。意味着对于那些不能理解自己的人,他们并不会感到愤愤不平或是愤怒,反而能够保持一种自然的态度。

尽管这样的大致解释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孔子的洒脱与自得,但关于“不知”的具体含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其答案或许隐藏在《为政》篇的第二十一章中。

有人曾问孔子:“你为何不入仕从政?”孔子回答道:“《尚书》中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美德应用于中。’这也是从政的一种方式,何必要直接去从政呢?”

这里孔子对于“不为政”的回答虽然略显含糊,却也透露出他对于从政的另一种理解。这或许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知”有所关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阳虎之乱等纷争,孔子选择暂时退隐诗书礼乐,但他的弟子众多,来自远方。治局势逐渐明朗后,孔子也并未拒绝入仕的机会。

综合上述分析,“人不知而不愠”中的“知”,指的是不被世人理解或认可的原因。这并非是怨天尤人,而是君子在面对世事变迁时所展现的从容与豁达。

以上是对该句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