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我姓丁


自六月初以来,我们于一条社区

盛大举办了热门的建筑作品征集活动,

在此期间,三座建筑作品深受网友喜爱:

建筑师陈敏英以水为镜,打造了南京最具文艺气息的售楼处。

重庆教师陈俊倾心四年,改造出超高难度的幼儿园,校园中布满“挑战”,并获得了国际认可。

武汉80后建筑师穆威,则带领孩子共建居所,该所房屋可以灌溉、成长。

十月份,我们回访了这些杰出的建筑师,

并聆听了他们讲述这些“网红建筑”背后的故事。

陈敏英:售楼处的文艺复兴

2005年,新加坡设计师陈敏英首次踏足,便被这片土地深深吸引。她见证了建筑在十几年间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年轻一代审美水平的提升。

在2016年的一个竞标项目中,她面临了与传统审美观念的碰撞。甲方团队是50后、60后,他们偏爱传统的建筑审美。而陈敏英则希望尝试更为现代、冷峻的设计风格。

她将南京中冶艺术中心的旧工业区、长江旧码头等元素融入设计,打造了一座既传统又不失现代感的售楼处。

该售楼处设计如同一件雕塑,内部结构充满细腻感,既可完美融入周边环境,又可转变为博物馆或艺术馆。

其独特的设计是“望江台”,屋顶的水空间在夜晚月光下映出红色倒影,与长江对岸的南京望江楼交相辉映。

陈俊:童心筑梦的幼儿园

相比于快速建成的临时性建筑,陈俊老师花了三年多时间在重庆打造了一座积木式网红幼儿园。

这个项目起初被其他设计公司视为难题,但陈俊团队接手后,用不同材质组合成“搭积木式”的幼儿园,赢得了甲方的赞誉。

每个小房子内是一个教室,采用不同的材料建造,五颜六色的房子围绕着公共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能学习归属感和个性化。

陈俊还特别设计了小水坑、小沙坑等“陷阱”区域,以促进孩子们的自然教育。

该幼儿园从动工到现在已经四年,期间就入围了国际性建筑奖Dezeen Awards。

穆威:与孩子共建的居所

80后建筑师穆威在武汉郊外的小岛上,为家人设计建造了一所别具一格的居所。

他希望孩子们能在自然中成长,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让孩子参与其中。该居所不仅是一个周末度假的去处,更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穆威带着孩子们一起造房子,他们的作品如“天空之城”、“丝房”等都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好评。

虽然这些房子可能不会永远存在,但穆威认为建筑的“岁月枯荣”是一种美好的循环。

除了以上三处建筑,社区内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建筑作品。如会发光的青砖老洋房、UCCA沙丘美术馆等,都受到了网友的喜爱。欢迎大家到一条社区查看更多详情。

部分资料由陈敏英、陈俊、穆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