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备至的意思


年少时期,提及辛弃疾,心中便激荡起一股豪情。在浩渺的文学长河中,能如"马上定乾坤"的文人墨客寥寥无几,辛弃疾便是其中一位。他率领五十多人勇闯数万敌营的壮举,确是非常人所能及。

步入中年,再次品读辛弃疾的故事,内心却是满溢的酸楚。曾经站得越高,摔下来时越是痛彻心扉。辛弃疾一生渴望驰骋沙场,然而只有年少那几年他得以活出自我。此后,那双曾握剑的手,只能执笔抒写内心的万千愁苦。

晚年辛弃疾的境遇着实令人心疼。他与陆游相似,一生抱负未得实现,长久以来未获重用。直到65岁那年,决定北伐,他才得以担任镇江知府,此地战略要塞的地位可见一斑。他的诸多建议并未被采纳,这令他感慨万千。次年,他登上镇江北固亭,创作了这首千古传世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描绘了千年的江山,却难觅英雄如孙仲谋。舞榭歌台的已被雨打风吹去,如今只剩下斜阳草树和寻常巷陌。人们依然谈论着曾经的那位英雄——寄奴刘裕。当年他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历史上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却只换来仓皇北顾。四十三年的烽火扬州路,如今回首已是神鸦社鼓一片。又有谁会来问:廉颇已老,是否还能饭食如常?

这首词被誉为辛弃疾的封神之作。明代大文人杨慎认为此词是辛弃疾的巅峰之作,而宋、明、清及近代的众多文人也对其推崇备至。全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如今它也被选入高中课本,要求学生全文背诵。

词的上阕以响彻古今之势出手不凡,然而在这大气的背后却隐藏着淡淡的忧愁。千年的江山依旧,却已无孙权这样的人物出现。而词人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更是虚实结合的绝妙描写。曾经的舞榭歌台和那些英雄人物都已消逝在风雨中,如今只能从北固亭下的斜阳草树中窥见一二。

词的下阕以回忆起句,元嘉帝的草率最终导致仓皇而逃的结局。四十三年前扬州路的烽火情景仍历历在目,神鸦、社鼓的景象令人不忍回首。词人最后叹息道:有谁会来问廉颇已老,是否还能身健食饭?

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既表达了自己虽老但初心不改的决心,也带着无人问津的伤感。其实质上是对未能真正重用自己的遗憾之情的抒发。从气势磅礴的起句到令人心疼的落笔,每一个字都写满了辛弃疾的爱与恨。他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对南宋的没落和的不争气深感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