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怎么看


心脏手术后的监护工作,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不少患者的病情本身就较为危重,经历了大手术及全身、胸骨锯开、体外循环等治疗后,对身体内环境干扰较大。患者大多数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治疗,即便病情稍稳定后回到普通病房,也需要持续的监护。患者回到病房后,床旁会有一台如小电视机般的设备——心电监护仪。上面显示的绿的、蓝的、红的、等各类数字和波形,可能会让患者家属感到如同置身电视剧般的感觉。

心电监护仪的核心功能

心电监护仪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测设备,能够持续观察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关键生理指标。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生的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大关键指标详解

一、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指标。绿色图示的第一行中,你可以看到心脏的电信号波形及相应的心率数字。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心脏的节律和强度,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患者家属应重点关注右侧的数字,正常人的心率应在60-100次/分之间。

二、末梢血氧饱和度(SP 02)

蓝色部分显示的是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情况。这是通过无创方式实时监测的。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应在98%-100%之间。如果低于95%,就需要引起警惕,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若低于85%或80%,则可能表示患者已出现重度缺氧症状。

三、血压(Bp)

红色部分显示的是患者的血压情况。通过无创或有创的方式,可以测量出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收缩压应在90-120mmHg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表示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情况。

四、呼吸频率(RR)

部分反映了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监护仪可以监测呼吸频率是否规整及快慢,但明显变化通常也能被察觉。

五、体温(T)

体温是衡量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持续的体温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等异常情况。

综合监护与决策

心电监护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同的指标反映了患者不同的生理状况。这些指标只是参考,病情的变化是复杂多变的。在监护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会综合分析各项数据的可靠性、数值变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家属应与医护团队保持紧密沟通,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