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停在日历上
新岁之钟即将敲响,您家中是否已备好了新一年的日历?
与今人相似,古人们也有着日历的陪伴。古代的日历与现代有所不同。“日历”之名,源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那时的史官每日记录皇帝言行,每册一月,页数与日数相匹配。每到月末,史官会将记录呈献给皇帝审阅,之后存档。在此基础之上,史官们结合及各地大事,编织了“国史”。
后来,许多欣赏这种日历的实用性,纷纷效仿,为自己编制日历。继而,有人将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等印于日历之上,留下大片空白以供记事,这便是初期的日历形态。
在历代皇室中,宋朝的日历编纂尤为完善。宋朝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日历修撰制度,设有专门的修撰机构,并制定了完善的编纂体式和详尽的史料汇集系统。从宋太祖至南宋度宗,日历修撰从未间断。尽管英、徽二宗的记录略有缺失,但其余帝王的日历均得以完整成书。
宋朝的日历所,记载于《宋史·职官志》中。它隶属于秘书省,由著作郎、著作佐郎等掌管。最初,日历所属于编修院,但在神宗年间,编修院被废除,日历所转而归入史馆。负责修撰日历的们,在宋初时由宰相监修,负责编录的史馆修撰、直馆等也有若干辅助人员。因修撰日历常涉及,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泄密。在编纂体例上,日历采用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的方法,同时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为离世立传。这种体例既不同于起居注、时政记,又为修撰史籍实录打下了基础。
历代文人对于日历情有独钟,他们不仅珍视日历,还创作了许多富有的日历谜语。如明代文学家徐渭和清代蒙古族小说家尹湛纳希,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日历谜语。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日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生活的助手,也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