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己做网格
回首那悠远的前,我在读书的年华里常常造访于一家名为“知新斋”的小书店。它的门脸斜对着我所在的中学宿舍,店铺虽小,但经营的业务是那些能抚慰学子心灵的租借书籍。店主是个体型的先生,但态度十分和蔼。我曾在书架后偶遇他的儿子,同样是一位胖乎乎的少年,两人相似得如同出自同一模子。
身为一名经济拮据的学生,我即便是一块钱的租金也常常拿不出,因此周末时总会赖在店里看书,享受那昏暗却温馨的书店时光。店里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氛围,是潮气与方便面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死刘全凑了些钱,将书架上能找到的金庸武侠小说搬回了宿舍。我们夜以继日地阅读,很快就看完了,但武侠小说的热潮过去后,我们开始寻找外国文学的瑰宝。一次,我在书架最底部发现了一本绿色封面的《十日谈》,被其吸引的我准备将其带回宿舍细读。
老板提醒我,这书需要押金,我便毫不犹豫地用我的饭卡作为抵押。此后,我开始在书店里专挑“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系列阅读。尽管店铺里的种类不算丰富,但我仍然收获了诸如《鲁滨逊漂流记》等经典之作。
一日,我在校门外的旧杂志地摊上发现了一套名为“网格本”的精装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我为之动容,虽然价格不菲,但我还是决定购买其中一本《鲁滨逊漂流记》。自此之后,我对“网格本”系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购书的渠道逐渐从实体店转向了网络。尤其是有了“孔夫子旧书网”之后,我几乎不再在实体书店和地摊上购买旧书了。当年那些售卖旧书的多是谋生之计,而如今旧书的价格被炒得水涨船高。
我在孔夫子网上也曾多次寻找《唐璜》的踪迹。每一次的犹豫与错过都让我感到惋惜。最终在一次闲暇时,我再次在网上海淘时发现了一本品相尚可的精装《唐璜》“网格本”。虽然价格不菲,但我还是决定买下它,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收到这本心仪已久的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纸翻阅起来。在扉页上我发现了几行钢笔字迹,记录着一段关于赠书的故事和时光的回忆。这让我更加珍惜这本旧书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如今的我虽然已经不再是那个穷学生了,但购书的习惯依然如初。我的“网格本”收藏已经达到了六七十种。尽管距离收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并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好故事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对于每一本旧书而言,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我尊重每一个故事背后的隐私和情感。如果有人想要回他们的书或者有任何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我会毫不犹豫地归还并分享我的下册。
我的购书生涯虽然历经变迁,但每一本书都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书店的老板、还是那些在书架后偶遇的少年、或是那些在孔夫子网上淘来的旧书——他们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回忆。
就这样继续购书、阅读、品藏,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会迎来新的故事吧。
不过也须得知道,“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书的故事无穷无尽,但现实的生活也需得把握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