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反义词
周国平曾言,人们常将社交视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同样是一种能力,且在某种程度上,其重要性超越了社交。反观之,不善交际固然有遗憾之处,然而不耐孤独也同样是生活的一大不足。
当一个人在深夜里沉静思考,或在音乐中放空思绪,又或在阳光下回顾往事,亦或是在品茗时静享安宁,他正与众多有趣的心灵通过诗书对话。每个人理应为自己留出一段时光。如同济慈所说:“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一朵花的绽放,是一生中莫大的幸福。”独处的滋味便是清欢。若无法领略独处的精妙,那便是生活的遗憾。那些不擅长独处的人,他们的生活往往喧闹而空洞,缺乏深度与广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独处实为一种心灵的修炼。只有经过独处的沉淀与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人群。如同停泊是为了远航,独处的时间为的是更好的融入社会。
梭罗作为一位懂得享受独处的人,曾言:“人在孤身时并不孤独,因为此时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只有在这时,他才从人群中寻回了真正的自我。”他来到瓦尔登湖畔,建起小屋,过着两年的独处生活。在湖水、森林、月光、鸟鸣中,他深入思考了人类应有的生存状态。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瓦尔登湖》等富有思想性的作品。回归人群后,他传递了他的思想,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共鸣。
尽管很少有人愿意过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人是群居动物,融入人群是我们的天性。古人虽隐居田园山林,但并未真正与人群隔绝。如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仍与农民一同劳作。
对于普通人而言,独处是更好地融入人群前的准备。在独处的时光中,我们可以在一个个安宁的港湾里放松心灵、愉悦精神。与此这也是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喧嚣中抽身而出后,我们可以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审视自己、生活与人生。这是难得的清醒时刻。在独处时,我们可以抖落满心的尘埃,直面自己并看清自己的优缺点。
留在家中,为自己留出一段时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清空心灵、回归本心。如果我们总是处于忙碌状态中,容易忘记人生的初衷并变得浮躁。独处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它让我们明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让我们以何种姿态面对世界。
要珍惜独处的时光并不断提升自己。当你再次融入人群时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冷静、通达、和善且宽容。你不仅能够让自己愉悦还能带给他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