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manual录音笔使用说明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课堂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反馈语的类型、分布及所实现的功能。研究表明,重复性纠错反馈所占比例最大,请求澄清和直接纠错比例较小;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中积极的反馈语比例最大,超过一半以上,其次是中立性反馈,而消极反馈语使用较少。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反馈语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将有助于提高师生互动语篇的流畅性,而且学习者在未来日子里的语言习得也将得到深入地发展和进步。

正如刘润清先生所说,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交往习得语言的机会很少,语言学习必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正规课堂教育中的语言知识传授依然是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在外语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下,课堂话语自然而然成为这一环节的核心部分,与之相关的会话研究便应运而生。

在课堂教学中,反馈语(IRF,I—Interaction,R—Reflection,F—Feedback)是教师话语中极具研究价值的一项内容。根据笔者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观察和教学反思,发现在普遍状况下,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反馈意识有待增强,肯定性与否定性反馈比例失衡而且不注意反馈时机。如何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反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课堂反馈语的使用和分布情况,旨在分析不同类型的反馈语所实现的认知、交流和语篇功能,进而提高教师对反馈过程的认识和敏感度,帮助学生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内驱力,提高有效输出,保证互动过程中交际语言的流畅和通畅。最后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实证性见解和发展性意见。

本研究采取自然观察法,采集了重点高中真实英语课堂录音样本及影像资料,进行规范性转写并采用量化和质化的话语分析。

本文的调查分析对象是重点高中英语教师,大多数人都已获得省市级学科称号,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每个教师都承担至少一个平行班和一个实验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为高一、高二的学生,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3和选修7Unit3 — Unit5。

二、研究过程和结果

本文所选用的调查手段以课堂观察笔录和录音笔音频获取及转写为主要途径,影像为辅助手段。为保证语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笔者先在研究班级进行高频次的听课,然后在征得授课教师同意并未向任课教师及学习者透露录音动机的条件下进行录音和录像。

课堂录音后,笔者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英语课堂话语语料转写手册”以及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ranscription Manual的标准格式对音频、录像资料进行有效的转写。然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归类、对比、分析和归纳,其中统计的方法主要为频率统计来解释各反馈类型分布特征,标准差用以计算观察偏离程度来描述在平均水平上的个体差异。

通过对20节英语课堂话语的转写、标注以及统计,我们从IRF类型分布、反馈语类型分布的总体情况、不同教师反馈语使用情况、非言语反馈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反馈时机与学生接受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基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反馈语即IRF中的F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依据反馈语的反馈环节是否完整,IRF又产生很多变体。笔者将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话轮总量和类型。

据统计,话步总数为1864轮次,其中IRF所占数量和比例最大,分别为863次及46.3%,体现了主要的交际模式为传统意义上的IRF。从纠错性反馈语的角度出发,多以单一型反馈语类型为主,出现比例大约占87%。而相对复杂的混合型反馈语数量较少,只占13%左右。其中重复性纠错反馈所占比例最大,约占45%左右。积极的反馈语比例最大超过一半以上,其次是中立性的反馈,而消极反馈语使用较少仅占11.73%。这些数据显示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的回应,以正面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同时发现非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