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在10度左右地温是多少
谈到农业生产的五大要素,我们常常会说到水、肥、气、光和温。这些要素直接关联着作物的生长,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关于水、肥、光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想重点和大家探讨一下其中的“温”这一要素。
说到“温”,其实指的就是温度和气候,这其中包含了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我们都知道,合适的温度是作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农作物的播种过程中,地高低至关重要。地温指的是地表以下特定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我们通常关注的地温是地表下10厘米处的温度。气象部门在观测时,也会重点观测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以春花生为例,其播种时需要确保10厘米深的土壤日平均地温达到15度以上。但在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通过气变化来把握地温,从而合理安排播种期呢?这是一个在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太阳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光照和热量。太阳最强烈的时刻,即下午2点左右,土温和气温都会达到一天中的高峰。而在太阳即将升起的清晨,温度则是一天的最低点。土温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照射使得空气升温迅速,而土壤因为分子运动较慢,升温速度相对较慢。这时,空气向土壤传递热量,使土壤温度升高。
当太阳落山后,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而土壤因为热量流失较慢,能向空气中补充热量,保持夜间空气温度缓慢降低。这种温度变化对于农作物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通常地温每升高1度,对作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效果相当于空气温度提升2-3度。这就是为什么在早春温度较低时,我们提倡地膜种植的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地观测和应用非常重要。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使用专门的地温表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地表温度,需要将地温表平放在土壤表面,一半入土一露在空气中。而对于10厘米深的地温测量,则需要将曲管地温表以45度斜埋入土壤中,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由于土温不断变化,测量日平均土温相对麻烦。我们通常采用日平均气温来估算日平均土温。根据一天中2点、8点、14点、20点四个时间段的温度数值,相加后除以4,就可以得出大概的日平均气温。根据多年的气象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日平均气温来大致测算出日平均地温。
早春时节气候变化较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不能仅依赖某一天的平均土温进行盲目播种。应当综合多日的数据,当地温持续稳定在某一数值,且未来一段时间没有极端天气时,再进行播种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关于如何测算10厘米深的平均土温,各位朋友是否已明白?若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支持老王,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