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工业上常用的温度测量方法之一是通过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热电偶来进行测温。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会在连接点产生电势。国际标准如IEC 60584定义了热电偶的标准组合及其特性。
IEC 60584标准涵盖了八种最常用的热电偶类型,包括T型、E型、J型、N型、K型、S型、R型和B型。这些热电偶的测温范围从-270℃到1820℃,并且对于更高温度的测量,还有如WRe3-WRe25和WRe5-WRe26等钨铑热电偶,可测最高温度达到2310℃。
每种热电偶都有其特定的材料和特性。例如,铂铑10-铂热电偶(S型)是一种贵金属热电偶,其使用温度长期最高为1300℃,短期最高为1600℃。类似的,铂铑13-铂热电偶(R型)也是贵金属热电偶,使用温度略有不同。B型的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也是一种贵金属热电偶,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600℃。还有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N型)、镍铬-铜镍热电偶(E型)、铁-铜镍(康铜)热电偶(J型)以及铜-铜镍(康铜)热电偶(T型)等,每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精度等级。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两种不同材料在温差下产生的电势来测量温度。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材料组合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测温需求。在工业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热电偶类型对于准确测温至关重要。
关于精度等级和各种类型热电偶的详细信息,如铂铑13-铂热电偶(R型)、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N型)、铁-铜镍(康铜)热电偶(J型)等,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