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弯脚杆是什么意思


最近和朋友去天回镇办事,午后我们在附近的老茶铺喝茶时,偶然听到旁边有位老人家说了一句“你麻广广嗦!”瞬间让我回想起几十年前的旧事。

那时我还住在单位宿舍,邻里间关系紧密,谁家做了回锅肉、炖了锅汤都一清二楚。自然,哪家来了客人也是了如指掌。成都的红瓦寺网红景点“鸳鸯楼”,那时的宿舍区大抵便是这种感觉。

记得有次隔壁家来了几位农村亲戚,他们穿着回裤,脚上沾着黄泥巴的布鞋,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形象。他们带来的土特产以及那地道的口音,让我深深记住了这个场景,并汇聚成了一个四川方言词汇——“广耳石”。

这个词并非什么好话,城里人有时会编排一些段子来嘲笑农民。“广耳石”自然也被视为贬义词。我一直好奇这个词的起源,后来与一些老成都人交流才得知其中深意。“广”字在四川方言中原本指的是外来的精巧事物,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外来人或新来的人。而“广耳石”中的“广”则是湖广填四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四川方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比如著名的“宝器”,就是当时湖广移民身上的土气和傻气被开玩笑而产生的。而“广耳石”则是指那种光滑坚硬的鹅卵石,据说给人的感觉与当时进城的农民相似,于是便成了他们的代称。

当时只要去百货大楼或春熙路闲逛,耳边总会传来不绝的“你个广耳石”。这个词后来还衍生出许多其他称呼。四川人说话喜欢使用隐语,有些是出于避讳和禁忌,比如将蛇称为梭老二以避免不吉利的言语。而有时则是出于微妙的心理,比如会用鹅卵石、河卵石的称呼来代替“广耳石”,以免显得不礼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耳石”这个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明显色彩的“弯脚杆”。这个词语产生于上世纪十年代,用来特指从事重体力活的底层。就像“广耳石”衍生出其他词汇一样,“弯脚杆”也有了各种变化。现在说“广耳石”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这个词汇在四川方言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如今给年轻人解释这些词汇可能显得陌生,但歇后语“你撒洋花椒——麻广广”或许还能唤起一些共鸣。四川方言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词汇和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通过这十八扯的方言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曾经的岁月和文化吧。

(注:本文由远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