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魅美染发棒每天都要洗头吗


近日,“古埃及木乃伊现三千年前头发”这一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专家们对此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些头发之所以能保存千年而不腐,关键在于使用了特殊的“护发素”。这一发现不禁引发了年轻网友们的热议。许多网友纷纷感叹,有些木乃伊历经千年仍保持着满头乌发,而自己年纪轻轻却已面临脱发的困扰。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超过三万六千次的点赞。

历史并不止步于此。回首文明的浩渺烟波,古人的头发之美除了保护外,还有追求颜色的升华。如那位饱受脱发之苦的大诗人白居易,他在揽镜悲发的二十几首诗中深深哀叹着自己的脱发与白发问题。“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诗人深深感叹岁月的无情与容颜的改变。据统计,白居易的咏镜诗中,有二十余首关注自己的头发与容颜的改变,七首直接以镜子为题。每一次镜前的自我审视,都是一次关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他在诗中写道:“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年华易逝的无奈和对青春容颜的渴望。不仅如此,白居易还在诗中表达了对黑发质量的重视,一旦出现白发的影子就会动手镊除。

谈及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不得不提染发这一传统。早在汉代就已出现染发行为,《千金翼方》等古籍中记载了染发的方。历史中著名的王莽为了掩盖老态,将自己的头发和胡须都染成黑色。到了唐朝,染发更是成为一种风尚,许多中、青年人通过染发让“满头银丝”变成“一头乌发”或其他颜色。除了提升颜值,古人染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掩饰老态、不影响仕途等。一些甚至通过染发“自造年轻态”来铺垫自己的仕途。

无论是保护头发还是染发,都是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这一角度看来,古人与今日之我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