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衣顺母简单概括故事


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故事

孝道,是社会的基础道德规范,也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元素。为全面弘扬孝道文化,营造尊老的良好氛围,西青区新闻中心特别推出了《二十四孝的故事》系列,让我们重温古老的孝道传统,品味经典。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第六期故事——《芦衣顺母》。

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闵损的贤者,他是孔子的高徒,以德行著称。闵损自幼聪明好学,却不幸早年丧母。他的继母并不待见他,甚至将其视为眼中钉。

某日,闵损在父亲外出时与两个弟弟及继母一同用餐。当继母将鸡蛋分发给两个亲生儿子时,闵损怯生生地只拿了一个。继母见状,责骂他并动手打他。但闵损选择了隐忍,向继母道歉并请求原谅。

又有一次,闵损在扫院子时不慎将木屑扫到继母脚上,继母大发脾气,踢伤了他。尽管受到如此待遇,闵损从未向父亲抱怨过继母的行为。

时间飞逝,闵损已十四岁。那年冬天特别寒冷,人们都穿上了厚实的棉衣。某日,父亲让闵损驾车随自己出行。寒风凛冽中,闵损冻得直哆嗦。父亲见状误以为他不像个男子汉,心生愤怒。随着北风的加剧,闵损感到寒冷如冰窖,但他仍然强忍寒冷为父亲驾车。

不幸的是,一阵强风导致马车失控,翻倒在路旁。父亲愤怒地责骂闵损并检查他的棉袄,惊讶地发现棉袄内填充的是芦花而非保暖的棉花。父亲意识到继母对闵损的后,愤怒地要休掉继母。

继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哭着请求原谅。这时,闵损站出来为继母求情,他宁愿自己受冷也不愿家庭破裂。他的行为感动了父亲和继母,使得家庭恢复了和睦。

闵损的孝顺和宽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的事迹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孝道典范。这一感人故事,不仅展现了闵损的孝顺之心,也教育了我们要以和为贵、以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