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及种类


月食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奇观。每当明亮的圆月渐渐变为暗淡的弯月,我们都会为之惊叹不已,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魅力。

月食通常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的日子,但并非每个农历十五都会发生月食。这是因为月球是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被我们看到的卫星。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的阴影会投射在月球上,如果月球恰好处于地球的阴影区内,就会形成壮观的月食景象。

要形成月食并不容易。地球和月球的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意味着大部分时间月球都不会恰好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只有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才有可能进入地球的本影区,从而发生月食。

关于月食的种类,有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偏食是指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区,所以即使月亮被遮挡的面积最大,也依然会有明亮的部分;月全食则是月球整个进入地球本影,此时月亮会变得又暗又红;而半影月食则是月球只从地球本影区的外围经过,变化较为轻微,不易察觉。

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月食没有月环食呢?这是因为地球的锥影完全能覆盖整个月球,无法形成外围露出的环状景象。

在月全食的食甚阶段,我们会看到月亮变得又暗又红。这是因为太阳光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部分光线照月球上再反我们眼中,而只有红色光能穿过大气层,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景象。

日食和月食之间有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沙罗周期。这一周期是古巴比伦人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的,周期为6585.32天。每个沙罗周期中,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会有规律地“重演”,但具体的可见地点会有所不同。

月食时月亮变成“月牙”是因为地球挡住了照射向月亮的光芒,而平时的月亮的亏缺则是由于月亮相对角度的运行导致太阳光无法照的部分。这两者不要混淆哦。

令人期待的是,这个月14号将迎来一次月全食,虽然发生时间是我们这里的下午,但我们境内只有最东边的地区能勉强看见月食结束阶段的半影月食。不过今年9月初还有一次适合观看的月全食,我已经亲眼目睹过两次月食,分别是2018年1月31日和2022年11月8日。不知道今年9月份我能否第三次见证这一神奇的天文现象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