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文言文朗读
螺蛳古诗文诵读千百年,欢迎走进螺蛳古诗文。今日所学的是古老篇章:《杞人忧天》列子篇。尽管“杞人忧天”的故事广为人知,成为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但其背后的故事来源与创作者却鲜有人知。
据传,《述异记》中记载,列子常于立春日乘风遨游八荒,立秋日则回归风穴。列子的风具有神奇的力量,风来则草木生长,风去则草木凋零。尽管这种描述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现代人可能难以相信,但列子御风悠游的事其实并非完全虚构,至少他的贫困是真实的。
列子无意于,生活贫困,时常食不果腹,面黄肌瘦。他心态平和,隐居郑国四十年,不追求名利,专注于修身养性,致力于道德学问的探究,相当低调。关于他的传说在江湖上并不多见。
据说,郑国的者子阳为了博取声誉,曾向列子赠予粮食,却被列子婉拒。列子的理由是子阳并不真正了解他,接受他的东西可能会带来后患。果不其然,一年后子阳遭难,其羽也受到牵连,而明智的列子得以幸免。列子的通透待人接物,与他的思想体系息息相关。
在先秦诸子中,列子是对生命持最达观和磊落态度的一位。他创立了贵虚学派,也称列子学,是道家学派中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尽管他的追随者数量不如老庄,但他在道家学派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天宝年间,唐玄宗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这封号与列子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列子的神秘传奇气质也渗透在他的著作《列子》中。《列子》又被称为《冲虚至德》。虽然《汉书》中著录的《列子》原有八篇,但已经遗失。现今所存的《列子》八篇是由晋人张湛整理编纂而成。
《列子》中多含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以不生不化为根本的《列子》,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思想。然而瑕不掩瑜,《列子》依然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著作。让我们期待下一次课程,继续探索更多关于列子的故事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