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在高温干旱环境下更易繁殖


关于关口镇等地发生第一代马尾松毛虫灾害的内容

关口镇、团陂镇等地在气温偏高、雨水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第一代马尾松毛虫灾害。县林业局迅速应对,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目前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松毛虫生长繁殖条件有利。为应对这一灾害,县林业局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方案并向县申请解决防治经费。现阶段不宜进行防治,预计将在8月中下旬进入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小型直升飞机使用高效环保农进行大面积防治。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县、关口镇、团陂镇、县林业局将会集中力量共同开展防治工作,确保林农利益不受侵害。

松毛虫及其发生规律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规律与地理分布、气候环境、食料数量和质量、植被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马尾松毛虫成灾多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有关。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几种主要松毛虫具有周期性猖獗成灾的规律。

防治方法

营林技术措施: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抚育补植改造等,以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生物防治措施:包括白僵菌防治、苏云金杆菌防治、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等,以及招引益鸟、释放赤眼蜂等。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还有植物杀虫剂防治、仿生剂防治、化学剂防治等。在采取防治措施时,需掌握最适的防治时间,注意防治作业天气,合理调节液(粉)浓度及喷洒(撒)量,确保作业均匀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对于虫口密度大但松毛虫寄生率高的区域,可任其自然消长。同时需注意,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松毛虫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关口镇等地在面临松毛虫灾害的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林业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