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寄语怎么给老师写
《家庭教育》(第二版)陈鹤琴著,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启航:从“我”到“我们”的蜕变
跟随教育家的步伐,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在这21天的共读活动中,我们一同阅读《家庭教育》,从“我”蜕变为“我们”。陈鹤琴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倡“活教育”,尊重儿童的人格,珍视他们的天真烂漫。教育报倡导教师共读此书,我们也一直坚持“向儿童学习,像儿童一样学习”的理念。陈鹤琴结合本国实际和国外教育经验,探讨家庭教育,全书充满儿童生命质感。通过共读活动,我们深入了解其儿童教育观和家庭教育理念。
为了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共读活动,我依托厦门市教师阅读社团,构建了核心运营团队。从阅读推广组、素材开发组到宣传组、社群管理组,每个人都发挥自身优势、互相补益,确保活动有序有效推进。21天的共读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为书友们提供了自如参与的平台。我们还发起了116场共读空间活动,丰富共读形式,增进读者之间的交流。
对话:多元阅读主体的碰撞
在阅读《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读书人。年轻教师希望通过阅读了解儿童成长心理,更好地走近学生;有经验的教师渴望通过交流学习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多子女家庭的教师遇见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地寻求智慧平衡家庭与事业的方法。通过阅读、分享、交流,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本质、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共读过程中,《家庭教育》中的育儿理念如以身作则、科学教育等逐渐渗透到读者心间。书友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方式,深入探讨育儿实践中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案。我们在文字间游走,倾听陈鹤琴的思想,共享阅读的快乐。
展望:路虽远,行则将至
21天的共读活动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磁场,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以阅读为载体,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创意阅读共同体嘉年华”。为增加共读的专业性,我们还联合了陈鹤琴的家人、出版社、公益阅读机构、高校专家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
回顾初心,我们希望通过共读联结热爱阅读的教育同仁,用小小的力量推动家校社共育这个伟大的事业。共读是迷人的,它让我们成为思考者,须臾不可或缺。从独自阅读到共读,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个同心圆,打造有温度的学习型、成长型阅读生态圈。这是一项“蓄力”工程,但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
《教育报》XXXX年XX月XX日 第XX版
(注:日期和版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