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压树枝的诗词名句


竹,一种普遍存在于大地的植物,无论南北,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装点庭院,点缀郊野,虽无鲜花的艳丽,却终年翠绿,挺拔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竹还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以其刚直的气节,赢得世人赞誉。

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描绘到,竹的外边,桃花三两枝初绽,春江水暖鸭儿先知,蒌蒿和芦芽也充满了生机。这一幅初春图,竹青桃红,既有对比,又相互映衬,春天的活力尽显无疑。

到了夏天,竹与荷莲平分秋色。一场雨后,僧舍显得格外清凉,竹树也焕然一新。微风轻拂,荷叶摇曳,水珠如泻。

竹树青绿,而荷花粉娇,大自然总是最妙的调色师。在王维的《山居即事》中,诗人描绘了日落的余晖下,松鹤盘旋的美丽景色。嫩竹节脱落,老荷花已落,烟火升起的村庄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而对于诗仙李白来说,眼中的风景总是动态而活泼的。他笔下的竹,生长在清幽之地,翠绿怡人。

有竹树的地方,总是多了几分悠然与自在。无论是山的尽头,还是云烟缥缈处,竹林总是自带仙气。王维的乐趣就在竹林之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乡野田园中,竹树也是很常见的。翠绿的竹子沾染了烟火气息,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遇到热情的山人,一起开怀畅饮,欢声笑语不断。

到了冬天,万物失去生机,但竹子依然青青。雪压枝头低,却不会沾染地上的泥污。一旦阳光出来,冰雪消融,竹子又会挺直腰杆,抖擞精神。

竹与梅也是绝好的搭配。竹影与诗相得益彰,梅花的暗香潜入了梦里。这样的冬夜,美丽如春。朱元璋的《咏竹》中描述了雪后竹子的坚韧精神。

对于苏轼这样的文豪来说,对竹的喜爱更是直接。他宁愿不吃肉,也不能忍受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在瘦与俗之间,他选择了雅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