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手段有哪些
春节,作为每年初的开篇盛大节日,已成为各大品牌和互联网平台的竞相争辉的舞台。今年的春季,各大品牌及各大互联网平台早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苹果与知名导演携手,用最新款的iPhone精心拍摄了贺岁歌舞片,成为了新年的开年大作。森马联手喜剧演员徐志胜,而乐事则与沈腾、马丽联手,用风趣又贴近民心的演绎方式与大众进行互动。伊利则选用了《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扮演者赵雅芝,为品牌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电商和互联网领域,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都在积极推动“年货节”,抢占流量高峰。历来备受关注的春晚也引来了小红书、B站和微博的介入。美团、饿了么等生活服务平台也不甘示弱,携同程等旅游平台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春节活动。
今年的春节营销活动展现出了不少新特点。一方面,联名合作持续火热,品牌不仅与动漫IP、电影合作,国内艺术家也成为了联名的热点,使品牌表达更具差异化。营销形式也更加真实和快乐,品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阖家团圆故事,而是更加直面过去一年的真实感受,采用幽默手法突出假期的轻松愉悦。
整合营销的策略也更加明显。品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营销形式或渠道,而是采用多种营销形式、多渠道、全覆盖的方式进行整合营销,使春节成为一盘大棋。
这些转变与创新是品牌对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洞察与迅速响应的体现,也是为了在关键节点上寻找更多的突破机会。尽管春节是一年中的顶级流量节点,但也给品牌营销带来了不少挑战。
这一时间段流量获取难度大、成本攀升,但可能触达效率并不高。由于各大品牌集中投放,用户面临信息过载,注意力可能被多个平台及各种营销内容和玩法分散。
创意疲劳和差异化难以呈现也是一大挑战。由于节点营销高度重复,用户对常规主题如团圆、贺岁等产生审美疲劳。即使是常规的TVC,如果没有新意和吸引力也难以吸引消费者。
全年节点的营销常态化也在削弱春节营销的独特性。从年初开始的各种节日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逐渐习惯不间断的折扣和优惠。如何让春节营销玩法与之前有所不同,从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这些难点和挑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仍然是“创新”。具体如何创新则需要深思和精心策划。在常规的营销场景和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是较为稳妥的路径。例如,可以尝试不同的创意表达方式,借助春晚等顶级流量平台进行曝光和互动;或者从经典IP中汲取灵感;更可以将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等等。
针对具体的几个营销场景来说,例如春运和拜年这两个场景。一些品牌如蒙牛利用春运的背景拍摄了讲述老人行李搬运困难的TVC;还有的品牌通过发布春节专属产品、选择与经典动画IP合作拍摄的短片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
在联名合作方面,品牌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合作模式。例如有品牌选择与海内外设计师、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名合作推出新品系列礼盒;有的则选择与热门电影进行合作推出特别礼盒或者周边产品;而有些品牌则是在全球各地同步推出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年货商品或直播推荐等活动。
在互联网平台上,各大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抖音电商等也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的年货节活动。他们不仅通过TVC、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还设立了UGC活动征集各地年货推荐并开展多种促销活动以刺激消费者购买。
总的来说今年春节期间的营销活动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策略和玩法都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这些经验不仅将为今年的后续营销节点提供有益参考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