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


上联:老子无为,静观其变观鹬蚌相争

老子的“无为”,究竟是何意涵?其实,老子的“无为”并非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借助有为的方式达到无为的境界。这种境界在《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一章得以阐述。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位,因而接近自然之“道”。这里的“道”,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水对于万物的滋养,却是一种积极的有为。它不争,它的存在却不被人忽视,这正是无为之为。

那么,“静观其变观鹬蚌相争”又如何解读呢?这一表达形象地描绘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如同旁观者站在壁上,观察鹬与蚌的争斗,不参与其中,保持中立,这正是无为的态度。而鹬蚌相争的结果,也体现了无为中的智慧,即双方争斗之下,第三方得利。

下联:稚子何惧,智破赤壁连城拔。

有评论者给出了这句下联,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火烧赤壁。这句下联不仅在对仗上工整,而且饱含深意。如同稚嫩的孩子并不惧怕火海,智破赤壁之困局,展现了一种英勇与智慧并存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无畏的勇气,也昭示了策略与智慧的重要性。连城的拔起,是对这一英勇智慧的最好见证。这样的下联不仅呼应了上联的主题,也让人感叹其中的深意在文字间流淌。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