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亚瑟·叔本华,德国的杰出哲学家,非理性哲学的开路先锋,唯意志论哲学流派中的一员,其影响力深及尼采、维特根斯坦、萨特等伟大思想家。
叔本华常被尊称为“悲观哲学家”。他坚定地站在了黑格尔绝对唯心的反面,是崭新的“生命”哲学的引领者。他对人间苦难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这让他的人生观浸润在浓烈的悲观色彩中。他在深入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作品之余,对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观念抱持着蔑视态度。他的一生并未风光无限,直至去世前数年才逐渐获得声誉,此前,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叔本华自幼性格孤僻、傲慢不羁,情绪波动大且略显质。他对自己的哲学理念有着极高的自信,认为这是一种能够震撼欧洲思想界的全新哲学方法。他的著作却常常未获足够的重视。直到1853年,他的才开始得到世人的重视。尽管如此,他在1860年9月21日仍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他的思想影响了众多哲学家,包括尼采、维特根斯坦和萨特等,开创了非理性哲学的先河。尼采甚至对其作品情有独钟,曾创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以示纪念。瓦格纳更是将歌剧《尼伯的指环》献给了叔本华。莫泊桑更是赞誉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其影响,可见叔本华的思想影响之广泛与深远。
【十分钟视频,带您深入理解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