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我间最热闹、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无疑是春节。在广袤的大地上,每个地区、每个都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老舍先生于1951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北京的春节画卷,让我们领略到了节日的温馨与美好。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资深教师杜du的脚步,一同走进这篇课文的学习之旅。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生字词,如蒜、醋、饺等15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搭配。

3. 深入体会老舍先生独特的“京味儿”语言,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 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对比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作家和语言大师。他荣获“艺术家”称号,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话剧《龙须沟》、《茶馆》,以及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在《关于文学语言问题》中,老舍强调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好的思想内容,还有优美的风格和语言。

三、字词学习:

1. 生字组词,包括大蒜、腊八蒜、米醋、陈醋等词语的搭配和解释。

2. 词语解释,如初旬、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悬灯结彩、截然不同等。

四、课文详解:

1. 课文结构:本文共14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全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热闹场景以及春节的结束。

五、课后习题解答: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哪些日子写得简略,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答案:课文按时间顺序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详细描述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略写了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通过品读语句,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如儿化韵的使用让事物变得可爱、好玩儿,北京方言的接地气让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