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全诗


今日提及“一枝红杏出墙来”这诗意象,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什么呢?

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景,还是男女间不当的情感,“越出常理的情爱”。多数人可能更偏向于后者,这也许是数百年来对这句诗的误解与流传所致。

回想那首古诗,仿佛又置身于江南二月的云淡风轻之中。诗人游园,兴致勃勃地来到庄院门前,轻轻敲着柴门,却无人回应。他猜想,或许主人心疼满地青苔被,故而闭门谢客。诗人在花园外徘徊,犹豫是否离开。

在这百无聊赖之际,诗人抬头间瞥见墙头一枝红杏探出头来。诗人心生欣喜,感叹春色无法被园墙所困。诗歌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悠长的回味。整首诗仅有四句,却饱含诗人情感的波折。从期待憧憬,到失望遗憾,再到不期而遇的惊喜,诗人的情感如波浪般起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关”一“出”,展现的是生命的蓬勃与生机,无法被的盎然力量。叶绍翁因这两句诗而为后世所知。但你知道吗?这句诗并非起源于叶绍翁。

晚唐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中已有相似描绘:“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而大诗人陆游也作有《马上作》,其中有“一枝红杏出墙头”之句。钱钟书对比陆游和叶绍翁的这两句诗,认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更为出色。

叶绍翁的诗反向而行,先写春色被柴门关住,再写红杏自墙头探出,如泼墨山水画中的留白,给人隽永之感。可惜如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被滥用、误用,更多地被解读为男女情爱,失去了原本的美与意境。

类似的误用、滥用、俗用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树深时见鹿”,被网友改编为“林深时见鹿,梦醒时见你”;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被改编为带有浓烈情爱意味的句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批判看待。适当的改编、调侃在小范围内可能无伤大雅,但过度的改编、恶搞会损失诗词本身的美感,并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误导。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被改编、误用的古诗词呢?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