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是什么意思


俗语,是老辈们流传下来的真实而又富有智慧的结晶。它们有些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与原本的意思有所出入。

1、俗话说“春冷冻死牛”,人们常以为这是描述初春严寒天气的极端情况。但实际上,这句俗语中的“牛”字,源于“拗”的谐音讹传。“拗”指的是人的固执性格,在春冷时,那些固执的人不愿增加衣物,以致受冻。而实际上,牛在春天是不会因冷而死的。

2、又比如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人们常理解为对事物追问到底的决心和执着。这句俗语的本意并非如此。砂锅是泥烧制品,极易破碎,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意为“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即裂璺直到底部。后来人们误传为“问到底”。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俗语则凸显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其中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因此这句俗语原意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但流传中,人们误传为“皮匠”。

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史记》,原意是指争夺帝王之位。“秦失其鹿”中的“鹿”被误解为实际的动物鹿,因此造成了误解。“逐鹿中原”的本意应为“逐禄中原”,指的是争夺帝王之位。

5、“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在流传过程中也经历了变化。原句应为“不到乌江心不死”,出自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至乌江自刎,而非黄河。此语在历史知识不足的人中容易引发误解。

接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语音的变化。原句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转音成了现在的版本。

至于“蛋”,这句骂人俗语实际上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但后来,“忘八端”被误传为“蛋”。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因此用狗屁不通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毫无价值。但由于“皮”与“屁”谐音,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改变了原来的说法。

再来看看“名列前茅”,“茅”在这里并不是指茅草,而是指古代前军所持的装饰有旄的旗子,因此名为“前旄”。“胡言乱语”,原意为与少数的语言并存,后来误传为现在的意思——胡说八道。这些俗语的演变充满了语言的魅力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