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巜蝉》


弯腰老人巧捕蝉

在古时的楚国之旅中,孔子带领着学生们漫步于自然之中。他们穿过了一片茂密的树林,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位身形佝偻的老者,正专心致志地捕蝉。他手持长竹竿,轻巧地粘捕树上的蝉,仿佛在地上拾取一般自如。

孔子恭敬地向老者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并谦虚地询问:“老先生,您的捕蝉技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想必您一定有独到的技巧吧?”

老者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然后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说:“技术的掌握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用心的琢磨。我在经过五六个月的苦练之后,能将两粒粘丸放置在竹竿上而不掉,这使得我捕蝉的命中率大大提高。”

“如果我能将三粒粘丸稳稳地放在竹竿上而不落地,那么十之的蝉都无法逃脱我的捕捉。”老者继续说道,“如果我能将五粒粘丸叠放得如同一个整体,那么捕蝉对我来说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他讲到此处时,严肃地转向了孔子身旁的学生们,传授起自己的经验来。他说:“捕蝉的首要条件是练习站功和臂力。在捕蝉时,身体要保持静止不动,像稳固的树桩一样稳定;而竹竿从手臂上伸出去时,要如同掌控树枝般自然且不抖动。”

他还补充道:“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捕蝉的关键。在宽阔的天与地之间,即使万物纷繁复杂,但在我眼中只有蝉的翅膀。我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当精神达到这样的境界时,捕起蝉来自然能够得心应手。”

听完老者的经验之谈后,大家都深感其言中的智慧与哲理。孔子对学生们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位老翁所讲的不仅仅是捕蝉的技巧,更是人生处世的智慧。”

他继续说道:“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我们苦练基本功,只有日积月累、专心致志,才能最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我们追求何种目标或学习何种技能,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专心致志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取得真正的成就。

来源:改编自网络故事